時光飛逝,又到年末時節,12月悄然來到,將開啟新的聖誕系列。
系列第一篇,我要想講的是在中世紀晚期到都鐸早期英國宮廷曾經流行的聖誕活動,Lord of Misrule,聖誕節後的第十二天「主顯節」時會通過抽籤等方式選出一名官員,擔任一日君主,主持慶祝宴會。除了宮廷內,在民間也會選出一日市長或郡長。蘇格蘭和法國宮廷也有類似的儀式。
如此主僕異位的習俗,被認為是源自羅馬帝國時期的「農神節」(Saturnalia )*傳統,在這個節日期間,奴隷是自由的,能與其主人互換角色,一同共享宴會佳餚。
在羅馬帝國時期,以抽籤方式決定誰是宴會當天的「一家之主」。而後來西歐地區延續這項節慶習俗時,抽籤方式演變成在糕點或布丁中,隨機放入一顆豆子、一枚硬幣或某個代表小物。吃到的人,將雀屏中選成為當天的「主人」,而在宮廷中,則成為一日君主。
在英國,亨利八世(Henry VIII)在1541年取消這項習俗,直到長女英國的瑪麗一世(Mary I of England)當上女王後,將之恢復,但後來在妹妹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在位期間,莎士比亞創作的《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戲劇,情節中含有許多角色錯置的元素,十分體現此習俗的精神,然而,伊麗莎白又將這項傳統取消,據傳她不喜歡這種角色錯置的活動。
此後,隨著宗教改革的推動,新教教徒不願再舉辦異教元素的習俗,這項習俗活動也隨著消失在英國的聖誕節中。直到19世紀,聖誕節活動的復興,大家才漸漸恢復會在糕點或布丁中加料的習慣。
與亨利八世同期的法國國王法蘭索瓦一世(Francis I of France)與兒子亨利二世(Henry II of France)則喜歡利用此習俗挑選「聖誕王后」,讓當天中選的女士取代王后,擁有一切王后特權。而孫媳婦蘇格蘭的瑪麗一世(Mary, Queen of Scots)的仕女團「四瑪麗」中的瑪麗.佛萊明(Mary Fleming)*,在1564年的第十二夜因中選扮成女王,她裝扮得光彩奪目,吸引大家的目光,而留下紀錄。
而海峽對岸的法國,人們則會將瓷偶放入國王派中,吃到的人將成為「國王」,並選擇一人當「王后」,並命令其做一件事。
- 註1: 古羅馬人崇拜的農神Saturn,同時也代表土星,英文的週六Saturday 也源自於此神。
- 註2:莎士比亞的著名喜劇《第十二夜》主要描述女主角因緣際會裝扮成自己的孿生兄弟,而展開的男扮女裝故事。電影《足球尤物》(She’s the Man)為相當不錯的現代改編版,有興趣可找來看看。
- 瑪麗.佛萊明從小與女王和三名年紀相仿且同名的貴族女孩一同長大,她的媽媽是蘇格蘭詹姆四世(James IV)的私生女,因此以血緣來算,她是女王的表姊妹。除了擔任玩伴、仕女,「四瑪麗」也算是女王的替身,降低女王被暗殺、綁架的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