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故事】萬聖節的歷史-一開始不是用南瓜雕成燈

by 栗子

説到萬聖節,你會想到什麼?南瓜燈、小孩討糖果或是近幾年幼稚園的扮裝風潮?

小時候,我曾疑惑這個充滿鬼怪的節日,為什麼被稱為「萬聖節」。其實,它的英文Halloween拆解開來是「Hallow(聖者)」和「even(夜晚)」,指的是諸聖日前一晚,和耶誕夜的概念相同,那諸聖日和萬聖節有什麼關係呢?

一切要從英倫諸島的原住民凱爾特人説起,他們在每年的11月1日慶祝「新年」,他們認為10月31日是逝者返回人間的一天,於是會從這天起開始舉辦秋收祭典,且所有人扮成鬼怪的樣子,讓在人間遊走的鬼魂以為是同類,不會來侵擾活人。

而天主教為紀念眾多聖人將11月1日訂為「諸聖日」,而11月2日「諸靈節」則是追思亡者的日子。隨著羅馬帝國入侵英倫諸島,兩個民族日期相近、活動相似的節日逐漸合併成現今的「萬聖節」。

題外話一下,墨西哥的「亡靈節」則是「諸聖日」和美洲原住民傳統祭祀節日融合的結果。

許多慶祝活動會在萬聖節當天舉行:

1.雕刻南瓜燈

根據愛爾蘭傳説,有一位名為傑克的男子,生性愛戲弄人,連魔鬼都敢戲弄,導致他死後無法上天堂,也下不了地獄。只能拿著一個用蕪菁挖空放蠟燭作成燈籠,提著在人間遊走。

因此,愛爾蘭人會在萬聖節用蕪菁作燈籠,英格蘭則是用甜菜根。後來,移居美國的人們發現南瓜更適合雕刻,南瓜也成為萬聖節的象徵之一。

2.討糖與扮裝

萬聖節的晚上,孩子們會精心打扮成鬼怪,挨家挨戶到鄰居家討糖果,嘴裡喊著:「不給糖,就搗蛋。」這個活動源自中世紀,人們會前往富貴人家討要食物,再為其靈魂禱告作為回報的習俗。

扮裝則是源自前面所説的凱爾特習俗,演變至今,大家不再僅限扮鬼,只要你喜歡,什麼都可以扮。我看過一個影片,小女孩扮成粉紅椅子,開開心心出門要糖果。近幾年,因商業活動的推波助燃,萬聖節變成全球的盛事,大家習慣在這天作各式各樣的裝扮,展現創意。

3.咬蘋果遊戲

萬聖節剛好落在秋收的季節,此時的歐美地區,蘋果隨處可見。萬聖節當天眾人會在裝滿水的桶子或盆子裡放蘋果,遊戲規則就是要在只用嘴的情況下,比賽誰先將蘋果咬出。有一說這個活動的源由是為了讚揚羅馬的果樹女神波莫娜,另一説則是凱爾特人將蘋果視為重生的象徵,在他們的新年之際,贈送親友蘋果,有祝福好運之意。

除了玩遊戲,蘋果也會被拿來作成蘋果糖(或稱太妃糖蘋果,作法是在蘋果表層塗上糖衣。再用木棍插著吃,類似蘋果版的糖葫蘆。

4.占卜未來伴

在萬聖夜,少女會以各式各樣的方式占卜:有些人會放蛞蝓在鋪了麵粉的盤子爬,爬行軌跡會勾勒出她們的未來伴侶的模樣;有些人則是認為在當晚黑暗的房間中看向鏡子,可以看到未來的結婚對象;還有和蘋果遊戲結合的占卜,將蘋果皮削成長條狀,往肩膀丟,落下的形狀會是未來配偶的名字首字母。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